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圖說:石晉華〈走筆─岡仁波齊峰轉山〉系列之〈走筆#178 岡峰曉月圖〉。 人間社記者梁清秩攝
圖說:行為藝術〈墨行〉後期在佛陀紀念館完成(翻攝現場影像)。 人間社記者梁清秩攝
圖說:表演與裝置藝術〈我試著〉,為藝術家與電視重複四層的影像,從最裡層到最外層的電視,以中英文交錯著訴說著夢境(圖為4月24日展覽開幕後導覽)。 人間社記者梁清秩攝
圖說:代表作〈走鉛筆的人〉以20年的苦行歲月完成,手拿著鉛筆,在一片長約10公尺、高約2.5公尺的白色牆面往返,面從白到黑,最後成為一片汪洋的黑色業海(翻攝現場圖片)。 人間社記者梁清秩攝
圖說:石晉華將每枝筆拍照、測量,製成檔案,紀錄這枝筆這一期的生命。 人間社記者李生鳳攝
圖說:〈日日非─肖像日記〉為每天拍下自己的影像為日肖像,用同一張紙重複以噴墨印表機列印一個月後為月肖像,再將12個月的月肖像疊印為年肖像。恍惚的影像代表日子的流動,自己時時刻都在變動。 人間社記者梁清秩攝石晉華藝術講座 分享藝術與修行的曹溪一滴
2022-05-15
「曹溪一滴‧石晉華─慶祝2022國定佛誕節特展」現正在佛光緣美術館總館展出,展出作品呈現藝術家石晉華多年的修持歷程和對生命的探索,以鉛筆屑焚香供佛,每一枝筆都有檔案記錄他這一期的生命,其創作邏輯思惟不離經典、佛教,使用的數字蘊含著佛法的意義,如此作品該如何解讀?5月14日在佛光山東禪樓二樓的藝術講座,石晉華以對作品的感悟和大家分享他的「曹溪一滴」。
石晉華17歲那年診斷出得了糖尿病,每天需注射胰島素,知道這個病不會好,心中的苦悶找不到出路,於是開始學畫,在美國留學時,在學佛的大姊家閱讀有關佛學的書籍,也成了一名佛教徒,從而走上藝術與學佛的道路。
在美國時閱讀的書籍,啟發了表演與裝置藝術〈我試著〉,為藝術家與電視重複四層的影像,從最裡層到最外層的電視,以中英文交錯著訴說著夢境,大意是說夢到爬上一座陡峭且覆滿油脂的琉璃山,再怎麼努力攀爬還是滑下來,直到筋疲力盡睡著,醒來後,發現是一場夢,根本沒有那座山,所以沒有可以努力的,也沒有可進步的。「但是夢裡確實有一座山,如果沒有盡力做那不可能的事,自己也不可能從夢中醒來。」結束時石晉華走向觀眾,此時沒有人知道表演是否已結束,留下「現實」是否也是在夢裡的懸念。
石晉華〈走筆〉系列的靈感來自哥哥送他的一枝原子筆,有天發現筆快用完了,冒出一個想法:「我要將他走到最後一滴水!」於是拿出紙開始畫,直到墨水用罄為止。「走筆」的概念出現在他的眾多作品中,媒材涵蓋原子筆、炭筆、顏料等,「他們就像是人的一生,都是會耗盡的。」
在〈走筆─岡仁波齊峰轉山〉中,這座位於西藏,被視為聖山的岡仁波齊峰,讓無數朝聖的人們認為以順時鐘方向繞這座山能夠滌淨累生罪業。石晉華以「走筆」畫下這座山,紙張是朝聖的道場,沿路是鉛筆的線條與碎屑,鉛筆以這一期的生命走筆轉山。
石晉華提到由於身體因素無法熬夜,沒有創作的爆發力,就是每天一點,老老實實的累積。至於在創作時是用怎樣的心?「其實我百分之99點99的時候都是妄念。」心很靜時不會累,但更多時候不是很自在,像是身體有狀況,另外,作為藝術家需顧及作品形式,受眼識的運作和過去美感經驗的影響,所以要達到專心一致就不能在乎作品會變成什麼樣子。他提醒自己:「這是我最後的一拜。」唯有那時的心才是最純粹的。
代表作〈走鉛筆的人〉是手拿著鉛筆,在一片長約10公尺、高約2.5公尺的白色牆面往返,分為六個不同的高度走完整片牆,象徵著六道輪迴,隨著鉛筆來回的走,牆面從白到黑,最後成為一片汪洋的黑色業海。這片牆他走了20年,「過去生的惡業如果能一次看到,你一定會嚇到。」他說:「這面牆就是我對惡業的懺悔。」
後期在佛陀紀念館完成的行為藝術〈墨行〉來自《修行道地經》,手持滿鉢的墨汁在白布上行走,當墨汁溢出來時就注入清水,直到整缽都成為清水為止。〈走鉛筆的人〉和〈墨行〉本質都是在懺悔,〈走鉛筆的人〉愈走愈黑愈沉重,〈墨行〉則是愈來愈清淨,也是石晉華學佛30多年來的寫照,病痛仍在,但是心境可以愈來愈豁達自在。
石晉華17歲那年診斷出得了糖尿病,每天需注射胰島素,知道這個病不會好,心中的苦悶找不到出路,於是開始學畫,在美國留學時,在學佛的大姊家閱讀有關佛學的書籍,也成了一名佛教徒,從而走上藝術與學佛的道路。
在美國時閱讀的書籍,啟發了表演與裝置藝術〈我試著〉,為藝術家與電視重複四層的影像,從最裡層到最外層的電視,以中英文交錯著訴說著夢境,大意是說夢到爬上一座陡峭且覆滿油脂的琉璃山,再怎麼努力攀爬還是滑下來,直到筋疲力盡睡著,醒來後,發現是一場夢,根本沒有那座山,所以沒有可以努力的,也沒有可進步的。「但是夢裡確實有一座山,如果沒有盡力做那不可能的事,自己也不可能從夢中醒來。」結束時石晉華走向觀眾,此時沒有人知道表演是否已結束,留下「現實」是否也是在夢裡的懸念。
石晉華〈走筆〉系列的靈感來自哥哥送他的一枝原子筆,有天發現筆快用完了,冒出一個想法:「我要將他走到最後一滴水!」於是拿出紙開始畫,直到墨水用罄為止。「走筆」的概念出現在他的眾多作品中,媒材涵蓋原子筆、炭筆、顏料等,「他們就像是人的一生,都是會耗盡的。」
在〈走筆─岡仁波齊峰轉山〉中,這座位於西藏,被視為聖山的岡仁波齊峰,讓無數朝聖的人們認為以順時鐘方向繞這座山能夠滌淨累生罪業。石晉華以「走筆」畫下這座山,紙張是朝聖的道場,沿路是鉛筆的線條與碎屑,鉛筆以這一期的生命走筆轉山。
石晉華提到由於身體因素無法熬夜,沒有創作的爆發力,就是每天一點,老老實實的累積。至於在創作時是用怎樣的心?「其實我百分之99點99的時候都是妄念。」心很靜時不會累,但更多時候不是很自在,像是身體有狀況,另外,作為藝術家需顧及作品形式,受眼識的運作和過去美感經驗的影響,所以要達到專心一致就不能在乎作品會變成什麼樣子。他提醒自己:「這是我最後的一拜。」唯有那時的心才是最純粹的。
代表作〈走鉛筆的人〉是手拿著鉛筆,在一片長約10公尺、高約2.5公尺的白色牆面往返,分為六個不同的高度走完整片牆,象徵著六道輪迴,隨著鉛筆來回的走,牆面從白到黑,最後成為一片汪洋的黑色業海。這片牆他走了20年,「過去生的惡業如果能一次看到,你一定會嚇到。」他說:「這面牆就是我對惡業的懺悔。」
後期在佛陀紀念館完成的行為藝術〈墨行〉來自《修行道地經》,手持滿鉢的墨汁在白布上行走,當墨汁溢出來時就注入清水,直到整缽都成為清水為止。〈走鉛筆的人〉和〈墨行〉本質都是在懺悔,〈走鉛筆的人〉愈走愈黑愈沉重,〈墨行〉則是愈來愈清淨,也是石晉華學佛30多年來的寫照,病痛仍在,但是心境可以愈來愈豁達自在。
最新消息
普中原音社原住民語歌謠比賽第一名 唱歌不只是唱歌
2025-10-24紐約大男童軍清掃公園 用行動愛地
2025-10-24高市姑山國小校園講座 從人我看情緒管理
2025-10-24雲水書車展翅佳里國小 大手牽小手共讀傳書香
2025-10-24巴拉圭大使傅達耀訪佛大 關懷42名華語生
2025-10-242025年人間佛教讀書會進階帶領人考核 以聞思修證深化佛法實踐力
2025-10-24《星雲大師全集》【傳記】 百年佛緣──生活篇.我的外婆5-2
2025-10-24光明在望守護社區 洛杉磯協會23年義診不間斷
2025-10-23明正國小三好向前行 創造幸福人生
2025-10-23紐西蘭南島公益路跑 250位高中師生支持環保植樹
2025-10-23
相
關
消
息
與星雲大師再一次靠近 東京論壇回顧星雲大師的智慧與風範 2025-07-23
惠中寺「未來與希望」講座 齊豫與李建復攜手嗨翻全場 2025-06-30
惠中寺「未來與希望」講座 歐麗娟詮釋紅樓繁華大觀園外還有整座人間 2025-06-29
惠中寺「未來與希望」講座 陳怡蓁與陳義芝解說驀然回首的辛棄疾 2025-06-26
惠中寺「未來與希望」講座 王文靜談住在喜馬拉雅山風光 2025-06-25
惠中寺「未來與希望」講座 陳月卿分享如何升級自癒力 2025-06-24
惠中寺「未來與希望」講座 謝震武暢談活出上善若水的人生 2025-06-23
惠中寺「未來與希望」講座 蔣勳聚焦談「祇樹給孤獨園」 2025-06-22







